当前位置: 专题栏目 > 统计专栏
www.sport-365.com2017年个体经济登记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9日 来源: 点击:次 作者:

  www.sport-365.com2017年个体经济登记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2017年我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以大力发展个体经济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创新登记监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营商环境,使我市个体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在我市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安置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个体经济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12月末,我市实有个体工商户248623户,从业人员590938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1.71%和14.59%,资金数额186.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29%。2017年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40094户,从业人员98166人,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4.58%和18.65%,资金数额43.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71%。

  二、个体经济呈现的特点

  (一)个体快速持续增长。2017年我市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落实各项改革措施的同时,积极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进一步下放登记管辖权限,2016年12月1日起,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正式实施,进一步简化了办证程序,大大激发了社会公众的投资创业热情,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

  (二)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推动作用显著。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放宽注册资本和住所登记条件、前置改后置等措施的实施,极大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迎来了全民创业热潮。小微企业的快速增长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有效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行业分布来看,新登记的40094户个体工商户中,第一产业2027户,占比5.06%;第二产业3832户,占比9.56%;第三产业34235户,占比85.37%,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三大产业增速都很快,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日趋增大,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三、个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7年我市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总体处于良性循环,但如果走出去看外面,还是发展不够快。目前我市的个体私营企业规模不大,产业层次较低,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市场主体发展总量偏低。从上述比较数据看,我市市场主体发展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总量仍然偏低。我市的大部分企业是小微企业,这些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但因其规模小、实力弱、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低,大多存在一种有生意或项目就开个公司做,生意不好或项目落空就“关门”的短期行为。大力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市场主体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大任务。

  (二)个体户经营规模小,存续周期较短。绝大多数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是为了求生存,其经营规模较小,较大部分是“夫妻店”。个体经济的管理几乎都是家族式经营管理,管理者缺乏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管理弊端突出,管理人才难以由外部引进,效益水平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平均存活周期约为2-4年,有的甚至经营不到半年就停(歇)业。

  (三)市场主体融资难尚未完全解决。近年来,工商部门发挥职能优势,充分运用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债转股等政策,为我市私营经济融资提供了较好的平台。但从整体看,我市个体私营企业真正能获得信贷资格还远远不足。无论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民营小额贷款公司,加上其他途径的融资渠道大多把资金流向瞄准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绝大部分个体私营企业融资还是存在较大困难。

  (四)“宽进”后“严管”联动滞后。改革在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监管难题。一是改革后,实收资本不再是工商登记和监管事项,但很多招投标的门槛依然以投标企业的注册资本为准入门槛。二是企业年检取消后,许多部门的监管措施未及时调整,仍然要求企业提交经过年检的营业执照作为申办资质和融资贷款的必备材料。三是我市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各部门审批流程相互独立,信息系统较为封闭,导致审批系统和数据无法互联互通。

  四、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继续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切实把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在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放宽注册资本和住所等登记条件、实行先照后证和企业年度报告制度的基础上,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优化登记及相关行政审批流程,强化市场主体“严管”,加快平台建设,加大舆论宣传。结合我市实际,积极推进各部门相关配套服务措施、监管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清理审批、许可项目,推进并联审批,完善信用约束机制,积极构建“便捷高效、规范统一、宽进严管”的市场主体准入、监管体系,努力营造更加优质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和社会的创造活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优化服务,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加强政府、企业、银行对接,推动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建立互利合作、风险分担机制,增加中小企业创业信贷供给;二是开展股权出质登记、股权出资登记、债转股登记,进一步盘活 “静态”资本,帮助企业将“死股权”变为“活资金”。为企业融资开辟新渠道;三是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开发适合小微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四是积极鼓励各商业银行扩大对有市场前景企业的贷款发放力度,有效解决企业资金短缺的难题。

  (三)积极推进新兴行业的发展。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关键。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引导企业退出高消耗、高污染的行业,更多地进入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进入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进入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进入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领域,进一步支持我市新兴行业的发展。

  (四)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商登记制度的改革,进一步放宽了市场准入的条件,对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成为我们今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做到放而不乱、疏而不漏,就需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对违背市场竞争原则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企业建立黑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2018年1月29日

相关新闻